人文风俗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印象广元 > 人文风俗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正门 道教造像始于北魏晚期,而盛于隋唐,时间跨度1700年。自北魏、唐代以来的道教造像二十余龛近百尊,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雕刻技艺之精湛,在我国道教石刻领域可谓首屈一指。石刻三绝是鹤鸣山文化灵魂的核心,也是我国石刻艺术领域不可多得的瑰宝。 道教持鉢持扇神造像,(隋-唐)龛窟:6-8号龛 道教持鉢持扇神造像(隋-唐)龛窟:8号龛细部 道教内丹术修炼分解图 (北魏时期)龛窟:9-21号龛 道教造像六丁六甲神像(唐)龛窟:2号龛六丁神像局部 道教造像六丁六甲神像(唐代),龛窟:2号龛六甲神像局部 道教造像天龙八部及长生保命天尊(唐代),龛窟:2-3号龛 道教造像长生保命天尊(唐代),龛窟:1号龛 道教造像长生保命天尊(唐代),龛窟:3号龛局部 道教造像长生保命天尊(唐代)龛窟:4号龛 晚唐大诗人李商隐撰写的《剑州重阳亭铭碑》铭及古重阳亭。 古重阳亭题刻(宋代) 剑州重阳亭铭碑(晚唐) 中唐杰出文学家诗人元结撰写大书法家颜真卿书的《大唐中兴颂》摩崖碑。 大唐中兴颂并序摩崖碑(唐代) 1956年8月16日,鹤鸣山石窟寺及石刻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文峰塔
一绝 鹤鸣山道教造像
二绝 鹤鸣山碑记
三绝 鹤鸣山摩崖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