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天研究会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元女性文化研究 > 则天研究会

寻访武则天的文化痕迹之十-乾陵(图文)

 寻访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文化痕迹

——《绝代芳华》武则天文献纪录片拍摄及武则天文化寻访活动纪实之十

2.千秋功过任后人评说的“无字碑”.jpg 

(六)乾陵无字碑下

 

518是最后一个有寻访任务的日子,也许是由于我们的真诚,天空不再有沉闷压抑的雨色,而一显晴空万里的舒畅。我们离开了喧嚣的西安,向武则天的归葬地乾陵进发了。经过四十多公里的车程,我们就来到了位于八百里秦川的梁山之下。

1.武则天的归葬地“乾陵”.jpg

走进乾陵,站在梁山之下远远望去,只见一条用墨玉石铺就的宽大笔直沿山起伏的神道向远处的陵墓延伸而去。“山就是陵,陵也是山”,武则天就静静地安卧在这里。

陈洋为我们介绍说:“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的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大周金轮神圣皇帝武则天。乾陵营建时,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乾陵历经1300多年的风雨沧桑,乾陵地面的宏丽建筑已荡然无存。乾陵位于咸阳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李治和武则天两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称为‘双乳峰’。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陵园。”

我们走在司马道上,映入眼帘的是道两旁立着的华表一对,翼马、驼鸟各一对,石马五对,翁仲十对。

2.千秋功过任后人评说的“无字碑”.jpg

我们上得一个小山坡,在神道的右边就可以看到一块硕大的石碑,这座石碑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的与众不同,它的碑身之上没有我们常见的碑文,我们走进一看,旁边的一块大石上刻着“无字碑”三个魏碑字,我们肃然起敬,原来这就是被文人口口相传视为特立独行典范的武则天无字碑。

   我站在无字碑下听陈洋介绍到:“武则天的无字碑,高7多,宽2多,厚约15,重约100吨。碑身雕有八条互相缠绕的螭龙,左右两侧各四条。碑身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两侧各线刻有“升龙图”,碑座阳面线刻“狮马图”。整个无字碑高大雄浑,雕刻精美,为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无字碑在武则天归葬乾陵时所立,但不铭一文,留下诸多待解之谜”。

    无字碑上为何无字,大致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无字碑乃儿子李显为母亲武则天所里,李显不知道该如何来评介这位让自己吃尽了苦头的母亲;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让功过是非任后人评论。宋金以后,开始有游人题字于碑,使无字碑成为有字碑。再历元、明、清各代,碑上逐渐镌刻了许多文字,不仅在内容上自然形成了评价武则天的“碑文”,而且在书法上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或许,这正符合了武则天当初立碑的本意。

    我倒是赞成陈洋提出的无字碑不刻字的另外一种新颖的版本,陈洋站在无字碑前对大家说:“实际上,武则天是用无字碑给我们后人出了一个谜面。天上有日、有月,而碑上无字隐喻一个‘空’。那么天上的‘日月’照耀着一通无字的‘空’碑,这不正好就是一个武则天自己创造的那个‘曌’字么。武则天登基当皇帝前给自己取名叫‘武曌’。大家认为这样解释无字碑有没有道理?”周围的游客听了陈洋的解释都频频点点头,认为这个解释最符合武则天满腹文采的特点。

当众多的游客集聚在无字碑下的时候,我们邀请男女游客共同在无字碑下展开了一卷五米长的宣纸,广元书法家赵智刚满怀豪情手持大斗笔饱蘸浓墨挥毫书写出“绝代芳华”四个章草大字。广元“绝代芳华”寻访团在乾陵开展的文化寻访活动,赢得了无数游客的阵阵掌声。

5.乾陵表述有“武则天出生在广元”的广告宣传牌.jpg